《何草不黄》
何草不黄?何日不行?何人不将?经营四方。
何草不玄?何人不矜?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
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哀我征夫,朝夕不暇。
有芃者狐,率彼幽草。有栈之车,行彼周道。
注释:
刺统治者征役不息,人民受难,不如野兽。
将:行也。
玄:赤黑色。矜(音官):通鳏。老而无妻的人。一说指危困可怜。
率:循。芃(音蓬):兽毛蓬松貌。幽:深。栈车:役车。一说竹木之车。
《苕之华》
苕之华,芸其黄矣。心之忧矣,维其伤矣。
苕之华,其叶青青。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!
牂羊坟首,三星在罶。人可以食,鲜可以饱!
注释:
饥民描述荒年饥馑,人民困顿的情况。
苕(音条):植物名。即凌霄花。藤本,蔓生,花盛为黄色。黄:蔫黄。比喻人生潦倒。
其叶青青:指花落,叶盛。比喻好景不长。
牂(音脏)羊坟首:母羊大头,指瘦瘠。比喻人的穷困。三星在罶:参星映在罶中。指笼中无鱼。鲜:寡;少。
《渐渐之石》
渐渐之石,维其高矣。山川悠远,维其劳矣。
武人东征,不皇朝矣!
渐渐之石。维其卒矣。山川悠远,曷其没矣。
武人东征,不皇出矣!
有豕白蹢,烝涉波矣。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。
武人东征,不皇他矣!
注释:
出征将士叹道途艰险,跋涉劳顿。
渐渐(音谗):山石高峻。劳:通辽。广阔。武人:指将士。不皇朝:无暇日。
卒:山高峻而危险。曷其没矣:言所登历何时可尽矣。不皇出:但知深入不暇谋出。
有豕白蹢(音敌),烝涉波矣:似为天象。夜半汉中有黑气相连,俗称黑猪渡河,雨候也。蹢,兽蹄。月离于毕:天象。月儿投入毕星,有雨的征兆。滂沱:大雨貌。不皇他:无暇顾及其他。
《瓠 叶》
幡幡瓠叶,采之亨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尝之。
有兔斯首,炮之燔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献之。
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酢之。
有兔斯首,燔之炮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酬之。
注释:
士大夫宴饮宾客。
幡幡:反复翻动貌。指葫芦叶经风吹动翻卷的样子。亨:烹。酌言尝之:主人先斟一杯尝尝,以便待客。
斯:白。一说语词。炮(音袍):裹烧。涂泥裹烧,用以去毛。燔(音凡):烧。
炙:放肉在火上烤。酢:报也。回敬酒。
《绵 蛮》
绵蛮黄鸟,止于丘阿。道之去远,我劳如何。
饮之食之?教之诲之?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绵蛮黄鸟,止于丘隅。岂敢惮行,畏不能趋。
饮之食之?教之诲之?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绵蛮黄鸟,止于丘侧。岂敢惮行,畏不能极。
饮之食之?教之诲之?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注释:
诗人地位低微而行役劳顿,设想谁能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。
绵蛮:小鸟貌。阿:曲阿;山凹。后车:副车。外出时的从车。
惮:畏。趋:疾走。
极:至。
《白 华》
白华菅兮,白茅束兮。之子之远,俾我独兮。
英英白云,露彼菅茅。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!
滮池北流,浸彼稻田。啸歌伤怀,念彼硕人。
樵彼桑薪,卬烘于煁。维彼硕人,实劳我心。
鼓钟于宫,声闻于外。念子懆懆,视我迈迈。
有鹙在梁,有鹤在林。维彼硕人,实劳我心!
鸳鸯在梁,戢其左翼。之子无良,二三其德。
有扁斯石,履之卑兮。之子之远,俾我疧兮。
注释:
弃妇的哀怨。一说周幽王申后自伤被黜。
白华:野菅。菅(音间):沤野茅草而成。
英英:白云貌。露彼菅茅:意指露普润万物已独受难。一说露,蔽覆。天步艰难:指天行艰难于我身。犹:可。
滮(音标):水名。在陕西长安县西。
卬(音昂)我。烘:燎。煁(音神):能移动的灶。
懆懆(音草):愁不安也。迈迈:不悦也。
鹙(音秋):水鸟名。类似鹤,头颈上无毛,青苍色。
《隰 桑》
隰桑有阿,其叶有难。既见君子,其乐如何!
隰桑有阿,其叶有沃。既见君子,云何不乐!
隰桑有阿,其叶有幽。既见君子,德音孔胶!
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!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!
注释:
女子对爱人表达深厚情感。一说思贤人刺周幽王远贤近谗。
阿:美貌。难(音挪):盛貌。
沃:柔。
幽:黝之假借。黑色。胶:固。指男子情意殷切,执一不变。
遐不:胡不。藏(音脏):同臧。善。
《黍 苗》
芃芃黍苗,阴雨膏之。悠悠南行,召伯劳之。
我任我辇,我车我牛。我行既集,盖云归哉。
我徒我御,我师我旅。我行既集,盖云归处。
肃肃谢功,召伯营之。烈烈征师,召伯成之。
原隰既平,泉流既清。召伯有成,王心则宁。
注释:
赞美召伯(召穆公)经营谢邑。
芃芃(音蓬):长大貌。悠悠:行貌。
任:负荷。辇:挽车。车:将车。手扶车行。牛:牵牛以助车行。集:成。盖:皆。一说同盍,何不。
徒:步行。御:驾驶。
肃肃:严正之貌。烈烈:威武貌。
《采 绿》
终朝采绿,不盈一匊。予发曲局,薄言归沐。
终朝采蓝,不盈一襜。五日为期,六日不詹。
之子于狩,言韔其弓。之子于钓,言纶之绳。
其钓维何,维鲂及鱮。维鲂及鱮,薄言观者!
注释:
妇人思夫,期逝不至之作。
绿:植物名。又名王芻。花色深绿,古时用它的汁作黛色着画。匊(音掬):两手合捧。局:卷。
蓝:染草。襜(音搀):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。詹:至。
韔(音唱):弓袋。作动词用。
鱮(音叙):一种大头鲢。观:通贯。引申为多。一说看。
《都人士》
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。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
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
彼都人士,薹笠缁撮。彼君子女,绸直如发。
我不见兮,我心不说。
彼都人士,充耳琇实。彼君子女,谓之尹吉。
我不见兮,我心苑结。
彼都人士,垂带而厉。彼君子女,卷发如虿。
我不见兮,言之从迈。
匪伊垂之,带则有馀。匪伊卷之,发则有旟。
我不见兮,云何盱矣。
注释:
周大夫经离乱之后,缅怀旧日都邑人物。
周:忠信。一说周室都城镐京。
薹(音台):草名。可以做笠。缁撮(音资撮):缁布冠。绸:丝。
琇(音秀):美石。尹吉:尹氏,吉氏,当时的大姓。苑(音运又音郁)结:郁结。
厉:带之垂者。虿(音拆,四声):蝎子一类的毒虫。
旟(音余):扬。指往上翘。盱(音须):望。一说通吁,忧愁。